English

江河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亟待加强

1998-10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

面对严重的洪灾,人们不禁要问,今年的洪水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水位?水利部水保司司长焦居仁指出:今夏洪水超历史高水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除水量大外,就是江河湖库因水土流失,泥沙淤积严重,导致洪水水位提高。

只要仔细观察一下,就可以发现:在今年洪水成灾的地区,降雨量并没有超过1954年。而且,1954年的洪水发作20天后即退去,所形成的灾害也比今年小,但今年的洪水持续60多天,且成灾也比1954年大得多。

如长江城陵矶水文站1954年最高水位34.45米,最大流量每秒44500立方米;而今年这里最高水位35.94米,最大流量却只有每秒36800立方米;二者相比,今年水位比1954年高1.49米,每秒流量却少7700立方米。

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证实,近20年来仅长江城陵矶至汉口河段,就淤积了2亿立方米泥沙,平均河床淤高0.43米。原因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从50年代初的29.95万平方公里,扩大到现在的39.3万平方公里,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39.1%。

洞庭湖年均沉积泥沙约1亿立方米,湖床年均抬高0.03米;湖面由昔日的6270平方公里,萎缩到目前的2691平方公里;洪水调蓄能力由1949年的293亿立方米,降到目前的174亿立方米。长江流域现有的各个水库中,每年因水土流失、泥沙淤积而损失库容达12亿立方米。

据悉,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已经减少了85%。这里已经失去了原可以在雨季时吸纳大量雨水的茂密森林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指出:“进入20世纪以来,我国主要江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率增高,灾情加剧。长江在近6年中就发生4次洪水或特大洪水,长江流域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之间连遭2—3次洪水袭击。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森林植被严重遭到破坏,水土流失加剧。”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杨传平指出,滥伐森林、毁林开荒,不但消除了森林植被层的强大固碳作用,而且失去其调节水源的功能;还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,泥沙下泄,使河道淤积,河床抬高,河流的泄洪能力显著减弱,加剧洪涝灾害。

长江流域的湖泊大量消失是造成今年洪水危害加剧的原因之一。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1.3万平方公里的湖泊被围垦,共有800个左右湖泊消失了。其中,江汉平原地区就有300多个湖泊消失了。仅有的湖泊也正在遭受每年长江冲刷下来的多达5亿吨泥沙的淤积,使得蓄洪能力大约降低了5亿立方米。自50年代以来,洞庭湖调蓄洪水的容量减少40%。据统计,全国被围垦的湖泊面积至少有140万公顷,共减少蓄洪容量350多亿立方米。

对此,专家们呼吁人们重新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,从而保护环境、爱惜环境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等众多专家一致认为:每公顷有林地比无林地最少能多蓄300立方米水,而泥沙流失量仅为无林地的1/44;所以,治理洪水的根本在于治山,治山之道在于兴林;从我国现在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状况来看,实行“林水结合、标本兼治”,从根本上治理水患,确实是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